2015年,中國車市進入“微增長”時代,柳州汽車產銷量卻跑贏大市,全年汽車產量突破230萬輛,同比增長10%,占全國總產量的9.7%,城市總產量位居中國第三位。
自主創新,技術升級,集約發展,開拓市場……柳州制造業強勁發展,是我區“十二五”加快結構調整步伐、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。
“十二五”收官之年,我區高技術產業同比增長18%左右,高出規上工業增速10個百分點,計算機通信設備制造業增速達24.6%;傳統產業煥發出新的生機,千億元園區從無到有,千億元產業從“十一五”時期的3個增加到10個,食品、汽車、冶金、石化、機械、建筑、建材、電力、有色金屬、電子信息等產業已成為廣西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;節能降耗持續好轉,2015年1-11月,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.6%,比上年同期回落1.3個百分點。“十二五”前四年,廣西萬元GDP能耗累計下降13.7%,完成‘十二五’節能目標進度的91%。廣西工業結構正實現從追求速度到追求增長效益和質量的轉變。
新常態下,我區新經濟新業態悄然興起。“十二五”期間,我區著力營造有利于服務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,全力推動我區服務業大發展,促進經濟轉型升級。全區三次產業結構已從2010年的18∶47∶35調整優化為2015年的14∶47∶39,第三產業提升勢頭強勁,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。據統計,2014年全區第三產業增加值5925.16億元,是2010年的1.75倍。2015年,廣西第三產業增長達到9.2%左右,自2003年以來增速首次超過二產,占GDP的比重為39%;電子商務交易額同比增長1.2倍;外貿進出口逆勢上揚,實現13%的兩位數增長;旅游業、交通運輸業、房地產業和會展業等行業均取得長足發展。隨著經濟增長動力的逐步轉換,第三產業逐漸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一極,全區經濟出現了工業、服務業雙軸驅動的新格局。